有余悸的一次危机,是2003年的恩诺沙星残留超标事件。“当时,差不多98%的烤鳗出口企业停产。很多养殖场、出口烤鳗企业都在那时候倒闭或者改行。”
对此,福建局迅速协同农业、渔业部门及鳗鱼协会,多次深入调研,组织农户开展合作,提升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从源头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有了部门的帮扶,企业自身也在努力。长乐聚泉依据WTO规则,大胆提出质疑,经过交涉促使进口方道歉,成为应对技术壁垒的成功范例。3个月后,长乐聚泉成为恢复出口的烤鳗企业。
不买奔驰宝马也要买仪器
在长乐鳗鱼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宁可不买奔驰宝马,也要买
实验仪器。这句话就出自长乐聚泉董事长兼总林依水之口。
经历了多次“化险为夷”之后,无论福建局还是企业都意识到,不能被动地等危机来,而应该主动让危机不再发生。
在与检验检疫部门数次沟通后,林依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引入
检测设备,打造企业自已的检测中心。一台实验检测仪器要300多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林依水回忆道:“很多同行都不理解,甚至家人也劝我,但是我就撂下一句话,宁可不买奔驰宝马,也要买
实验仪器。”
光买仪器还不够,申请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想法又在林依水的脑子里酝酿。福建局得知后,立即派出多位专家前往指导,辅导制定了各项规章和检验规范,建立了50多项检验方法,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认证。在福建局定期监管下,长乐聚泉的原料预检结果也被认可,每年节约近200万元。
帮扶长乐聚泉建实验室,只是福建局帮扶烤鳗行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建局一直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制订自检自控方案。在福建局全程参与烤鳗产业的质量建设、采取帮扶措施下,我省的烤鳗产业已经走上提质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源头到餐桌都可以追溯
打开长乐聚泉的公司,输入生产批号就能立刻知道,你现在吃的这块美味的烤鳗是来自哪个养殖场、具体生产时间等等。这都得益于出口鳗鱼产品身份追溯系统的建立。
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代食品产业对全过程追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对检验检疫部门和食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从源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要一目了然。”
于是,在一次次转机过后,福建局又开始努力指导出口烤鳗企业建立电子化追溯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网络
化查询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开、及时、便捷的特点,全面实现出口烤鳗的产品基本信息、原料安全信息、加工质控信息以及用户意见等信息网络化查询和反馈。
据介绍,该系统建立了“从源头到餐桌”的追溯模式,通过采集出口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中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有关出口烤鳗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
该系统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料控制到产品出厂整个流程数据的统一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的美誉度。三明的华盛公司生产的“溪流”牌烤鳗,在建立追溯体系后,订单增加了,产品进入了市场,附加值增加30%。
目前,我省出口烤鳗企业已发展成为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出口食品企业,绝大部分企业实验室都具备了药残、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自检能力,出口鳗鱼产品合格率高达99.99%,“福建鳗”以其安全、的特点已经“越游越远”,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2009年-2011年,福建局辖区出口烤鳗货值以平均每年42.04%的速度增长。